张老桃老人会说一口流利的日语露宝吃不饱,她十四岁给日本人挑沙子砖头时目睹了日本人暴行。
在东方八所,日本侵华在海南建设的劳工监狱如今就剩两间了。
编者按:
76年前,日本侵略者入侵海南,荼毒琼岛,烧杀掳掠,遗留下一段惨绝人寰的屈辱呼喊。
70年前,日本侵略者投降,可日本侵略者留下的伤痛、罪证却延续至今——那是一双双深陷的眼眶,是一具具无言的尸骨,是一面面斑驳的墙壁,是一个个正在被淡忘的遗迹。
继“鬼子来了”、“寻访海南健在慰安妇”系列报道之后,南国都市报今起推出“硝烟岁月之侵略遗迹”。本报记者遍寻全岛,去寻找日本侵略者的罪行遗迹,去探访日本侵略者留下的罪证,去看望逃出劳工营地的健在老人,去回顾那段正被渐渐淡忘的历史……
□南国都市报记者姚传伟 王小畅 实习生 陈少玲/文 南国都市报记者 汪承贤/图
70余年风吹雨打,东方市八所港南边,当初用来关押、摧残劳工的两座监狱没有倒下露宝吃不饱;“日军侵琼八所死难劳工遗址”(也称“万人坑”)还在。
它们是那段历史的见证;是日本侵略琼岛、掠夺资源、涂炭生灵的见证。
1939年秋至1942年底,为掠夺海南石碌铁矿的矿产资源,日本侵略者强征、诱骗、押解中国劳工和多国战俘,修建八所港、铁路。工程结束时,3万多人被折磨致死。
“看着工友们一个个倒下,却不敢哭出声,内心的压抑和无助所造成的伤痛,至今也忘不掉……”年已9旬的张老桃和张仁常记忆力虽大不如从前,但每当提起侵华日军犯下的残暴罪行,她们的思绪都会被带回到那段地狱般的惊恐和绝望中去。
重拾的记忆
伤痛仍在历史不容遗忘
如今,侵华日军侵琼八所死难劳工监狱(简称“劳工监狱”)已顺利完成500米的整体平移工程,入驻到埋有死难劳工和战俘遗骨的“万人坑”东部遗址内。
8月6日中午,记者来到“万人坑”东部遗址看到,两座用红砖盖起的劳工监狱仍没有倒下。不过,其中一间劳工监狱被他人用挖机将西面的围墙和屋面毁坏,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根根裸露的钢筋。
“只要不听话或者反抗的劳工,就会被关进这两座监狱里折磨、摧残,这是侵华日军犯下残暴罪行的铁证。”东方市博物馆秦馆长说。
八所村是离“万人坑”最近的村子。记者随后来到村里,寻找一切有关“万人坑”那段悲惨历史的记忆。
午后的村委会大院外,村里的不少老人和中年男女聚在这里拉家常,孩子们在一旁玩耍,有说有笑。
谈到“万人坑”和“劳工监狱”,村民们的表情不由地凝重起来。虽然他们中几乎没有人亲历那段遭遇,知道多点的也只是从父辈们口中听说过。
亲历那段历史的人,如今起码都已90岁上下。村委会干部告诉记者,像这样的老人,村里现在也找不出几个。
不过,记者到来的消息很快在村子里传播开。没多久,一位抱着孙子的阿婆来到村委会大院外。她的妈妈当年给侵华日军做过工。
走了五六分钟,绕过三四条小巷,阿婆一刻都不愿停息。她说,要快一点带记者到妈妈身边,让更多人知道那段历史。
阿婆的妈妈叫张老桃,1924年生,今年91岁。再次重拾那段悲惨的历史,老人变得不安和紧张起来。
老人十几岁就去给侵华日军做工,因为年纪小,力气不足,她当时主要负责挑水、搬砖,一天拿到的报酬是3到5毛钱(军票)。
张老桃的丈夫也被日军强征去做苦力,每天的工作就是用牛车拉铁给工人建铁路,获得的报酬在5毛钱到1块钱。
“露宝吃不饱我们每天从早上干到晚上,没有休息,也吃不饱饭,日本鬼子就像恶狼一样,要是惹他们不高兴,不仅拿不到报酬,还要忍饥挨饿,甚至遭到一顿毒打。”老人哽咽道。
据老人回忆,有一天一批劳工密谋逃跑失败后,侵华日军用卡车将他们拉到一片沙滩上,让他们自己挖坑,而后再残忍地用刀将劳工的头砍掉,就地掩埋。还有,一个高高壮壮的大学生,好像因为反抗,也被残忍地杀害……
在给侵华日军做工的几年里,张老桃老人饱受屈辱,也时刻担惊受怕着。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,自己就会和这些死难劳工一样,倒在日军的刺刀下。
“这种咬牙切齿的恨露宝吃不饱!怎能忘得掉?”对于已步入迟暮之年的张老桃老人来说,日军当年犯下的残暴罪行仍历历在目,每一次的重拾,都是为了告诫后人:伤痛仍在,历史不容遗忘。
无声的伤痛
看着工友被杀害不敢哭出声
90岁的张仁常和张老桃是同村人,两位老人都是侵华日军制造“万人坑”的亲历者、幸存者。
8月7日中午,在女儿和孙子的陪同下,行动不便的张仁常老人坚持来到村委会大院,与记者聊起那段悲惨的历史,老人情绪变得异常激动。
老人说,她永远不会忘记侵华日军第一次进村的场景,“不管大人小孩,见到就杀,村里很多男人都被强征去做劳工,也包括自己后来的丈夫”。
老人清晰地记得,因为吃不饱肚子,有一名劳工去捡侵华日军丢在地上的冬瓜,不想,竟遭到侵华日军一顿棍棒毒打。还有一名劳工,侵华日军用电将其击昏迷后,再用水浇醒,然后再电击,反反复复。两人都被折磨到不省人事,才被拖进劳工监狱。至于这两名劳工最后是死是活,老人自己也不知道。
“不听话或是反抗都会被打,很多工友被活活折磨致死,而我们却只能偷偷地哭,否则要是被日军发现,也难逃一顿毒打。”老人说,当年内心的这种压抑和无助所造成的伤痛,她至今无法忘记。
鬼子的蛮横无理可谓渗透到方方面面,比如逼着劳工学习日语,不会就要忍受皮肉之苦。在给日军做工的几年里,为了生存下去,除了乖乖地学日语,张老桃和张仁常别无选择。如今,两位老人仍会说一些简单的日语。
“妈妈以前经常给我们讲日语,还挺流利。”张仁常老人的女儿符家琼说,那会儿自己还小,也根本无法体会,日语和鬼子给妈妈那一代人造成了多么大的心灵创伤。
残暴的罪行
同批2200多名劳工仅6人活下来
侵华日军犯下的残暴罪行,张老桃和张仁常两位老人讲述的只是冰山一角。
东方文物管理所在1995年关于“日军修建八所港及制造八所‘万人坑’之始末”的资料中,援引了赵彦富、何根等幸存劳工亲述,更加详实地还原了那段悲惨的历史。
来自江苏句容县的赵彦富,于1940年8月和同县2200多人,作为第二批劳工,被日军诱骗到海南岛。
赵彦富回忆,船在海上行驶了20天,途中死了一些人。到八所上岸后,他们被安排住进两间大草房,睡通铺,连翻身都困难。每天凌晨5点,日军、汉奸把头就拿着皮鞭、吹响哨子催促工人下床,动作慢的,轻则遭辱骂,重则难逃皮鞭抽打或脚踢。下床后,胡乱喝点霉米粥,就由荷枪实弹的日军点名押去上工。日军规定上班时间不准休息,尤其是做水泥活时,几天几夜得不到休息,不知累死多少劳工。偌大的港口完全靠工人的双手建造,工人们超负荷的沉重劳役,换来的只是每天3.6两霉米和6两红薯干(均为十六两秤制),根本填不饱肚子。
劳工遭遇的折磨远不止于此。赵彦富讲述道,因没有医生,生病的劳工只能等死,他当时在日军设在八所的医院,就亲手埋过许多死人。起初用柴烧,后来因烧不过来,直接拉到“万人坑”里埋。
与此同时,日军、汉奸还肆意的杀戮,手段非常残忍。如其臭名昭著的十大刑法:“水电交错”、“吊飞机”、“折骨”、“割筋”等。
就连当年参与矿山开发的日本人河野司在其著作的《海南岛石碌矿山开发志》中也承认:这么多劳工挤住在一起,如此艰苦的生活,再加上沉重的劳役和缺医少药,连个伤风感冒头疼脑热都得不到治疗,时间一长,劳工们便成批染上霍乱、天花、瘟疫等流行性传染病。在流行性传染病泛滥期间,每天死掉的劳工数十至百人不等,加上工伤事故,日军、工头杀害的,每天要死去劳工百余名以上。
赵彦富回忆,工程结束时,同一批上岛的2200多人仅6人活了下来。而36批广州劳工,则仅剩40人。
抹不掉的铁证
8编织袋被再次掩埋的遗骨
今天八所港及八所“万人坑”遗址所在的这片沙丘,当年叫做八所潭或通海滩。
据东方文物管理所关于“日军修建八所港及制造八所‘万人坑’之始末”的资料中记载,侵华日军在3年时间里共强征、诱骗两万多名劳工和押解千余名英国、印度、加拿大及澳大利亚等国的战俘,在八所潭这片荒凉的沙滩上建沙岸人工港。两万多名劳工在琼西南极其恶劣的环境中,在日本鬼子的屠刀及汉奸的皮鞭下,建起了八所港,同时也命丧于此。工程结束时,仅剩劳工1960余人。加上建设铁路死难运入“万人坑”内埋葬的劳工,逾3万多名劳工的尸骨埋满了这个被称为“万人坑”的整片沙丘。
此外,1984年秋,文化部门曾雇请当地两位老人收敛地表上的遗骨,共捡了8编织袋。随后再次进行掩埋安葬,抚慰死者。
一条条陨落的生命,一根根被再次掩埋的遗骨,两座没有倒下的劳工监狱,三亚铁路遗址……这些都是侵华日军制造“万人坑”永远抹不掉的铁证。
“从小奶奶就经常给我讲‘万人坑’,我会铭记那段国耻家仇。”张仁常20岁的孙子符国儒跟记者说。
时常提起一段历史,是为了告诫后人不能忘记。几十年来,张仁常和张老桃两位老人一直都在这样做。